净月中央公园总占地面积 490000 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 59000㎡。项目周边集聚约 30 万人口的大型居住区,多商办用地及中小学,紧邻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建筑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等 9 所高等院校。随着周边高架、河道、住宅商办楼的修建施工,项目地成为废弃土方和建筑废料的堆砌地,从而阻断了场域南北的联系,使其成为一处闲置市政用地。基于城市发展的需求,项目得以启动。公园向南北渗透,东西延伸,成为联系市民、城市和自然的城市绿地系统核心节点,通过一系列绿谷、水体、活动空间和桥下空间的设计与实施,实现了从闲置市政用地到城市绿肺的转变。
01 一体化设计,综合协同
净月中央公园是水石设计与上海园林集团的EPCO合作作品,受长春净月管委会及净发集团的委托,通过设计、采购、施工、运营一体化,以社会及经济价值最大化为目标,最大程度地提高品质、降低成本、满足进度,促进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持续健康发展与运行。
一体化的设计手法和形式语言,使得公园内建筑景观相互融合渗透,呈现协调共生的美学效果。景观规划主导整体空间布局落位,确保整体设计的合理性与协调性。设计师负责制使得EPCO中的设计取向得到最大程度的确立,成果呈现高颜值及高品质。
02 所见即所得,还原性强
设计牵头的技术协同,独特、先进的设计及建造技术前置,实现了多专业良好的交圈,并呈现优异的效果。东西区瞭望台通过Karamba优化网壳结构尺度关系和钢-木混合结构。参数化设计以分行学理论细化铺装单体,通过分类、组合成具有秩序和美感的铺装系统。儿童乐园设计中,Ameba实现可视化结构优化找形,在可视化编程的同时,于Rhinoceros 中进行同步的仿真模拟。发现儿童游戏区构筑曲线的受力弱点从而优化找形,加强结构受力。
设计施工的协同,大幅提高技术的还原度及可实施度。全程设计顾问与资源方、施工方的协同推进为公园运营提供良好的运维基础。通过施工落地角度上运营维度的前置,将极大程度影响项目的投资规模、功能业态、使用效果。公园桥梁设计前期应用动力学原理及拓扑优化找形,并努力减少支撑杆件形成相当轻盈的结构。利用空间拱壳结构造型自由的特点制造主体龙骨及边梁一体化的形式,最终实现整个桥体的轻盈化、美观化以及数字化的特点。
03 多层路径,链接空间
设计利用高差关系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交通网络,链接建筑不同的室内外空间,呈现移步换景、灵活多变的场景体验。绿谷中的穿梭路径,设计灵活多变的人行路径体系,旨在将绿谷的自然美景与人性化设计完美结合,为市民提供一种沉浸式的、探索性的步行体验。多层次的立体交通路径共同构成了一条连续互通的路径网络与公园的特色节点相连接,并实现了各个空间的顺畅通过。
04 多样植物,塑造绿肺
净月中央公园在密集的城市环境中创造出了一种广阔且连续的生态绿肺,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场所,还承担着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功能。
05 运营前置,全生命周期
以运营思维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从策划开始直至对社会开放,运营全程参与,大幅提高运营效果。项目通过基于运营思维的设计方式,将公园项目按照公益性9%、半公益性18%、经营性73%进行测算分类,并通过财务测算为公园提供清晰的定位,设计上用足公园配套建筑指标,植入商业业态,引入百度等优质主力店,解决停车配套等问题,并为政府建造优质资产,利于政府财政资金的财务平衡和公园的长久运营。投入经营思维与专业化的运营团队,使得运营收入能够弥补运营成本外,还有潜在盈余的可能,使政府及国企的运营压力大幅缓解;待运营进入稳定状态,可将运营权移交属地化机构和团队。
06 市民参与,尽显活力
公园的整体设计更加为市民体验着想,从呈现效果与成本平衡的思维出发,引导建设资金合理分布,形成公园局部亮点及良好的整体风格,让公园最终效果能够被体验和感知。桥下空间被打造为一个创新且富有包容性的多功能公共空间,服务于城市中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其中篮球场的巧妙设计,不仅充分利用了城市中的闲置空间,还为篮球爱好者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充满活力的聚集地。
设计团队组织的社会资源具有文化时尚感,得到全龄段市民,尤其是年轻人群体的喜爱与互动。高校与中央公园建立共建共享的合作模式,为高校的建造活动提供实践基地,共享教育资源和实践机会,为广大学子提供了一个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平台。
结语
长春净月中央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核心节点,不仅承载着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任务,还肩负着带动周边区域协同发展、促进城市更新的重要使命。